區塊鏈新聞稿發布推廣的常見誤解
區塊鏈技術日漸成熟與普及,許多企業與項目方紛紛透過新聞稿來宣傳自身發展與成果。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少人在「區塊鏈新聞稿發布推廣」上仍存在不少誤解與盲點。這些錯誤的認知不僅浪費資源,更可能讓好不容易精心準備的新聞稿石沉大海。本文將深入剖析幾個最常見的誤解,幫助您避開這些陷阱,在資訊爆炸的时代有效發聲。
誤解一:只要發出去就算成功
許多剛入門者認為只要把新鮮事發出去就算完成宣傳任務了。這種觀念其實相當落後且危險!區塊鏈新聞稿必須具備「媒體採訪價值」與「目標受眾關心點」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案例:某項區塊鏈項目僅僅在自媒體平台散佈一篇技術白皮書式的長文當作新聞稿發佈,內容缺乏市場焦點與獨家資訊,在茫茫數萬條資訊中根本無法被記住。
數據佐證:根據MediaMath統計數據顯示,在數位時代下資訊過載嚴重的情況下,一篇好的新聞稿平均需要經過35次有效轉發才能達到初步曝光效果;而僅依賴一次發佈而不重視後續追蹤與優化者成功率僅約15%左右。
誤解二:選擇越多平台越好
現在市面上充斥著各式各样的新聞稿發佈平台:PR Newswire、Business Wire、各大搜索引擎優化平台甚至是一些免費自助工具...很多人認為平台越多越好。
專業建議:這完全是一個迷思!關鍵在於「精準觸及目標受眾」而非追求發佈量。 每個平台都有其特定內容定位與讀者群組。 應針對不同階段進行策略性選擇: 初期建立聲量可選擇如UdToday、SeekerWire等較為靈活且具SEO效果的英文平台。 面向華語市場則可優先考慮如Cision Asia或MediaPro等專業本地化服務。 若預算有限可善用LinkedIn Press Release或Twitter Threads進行社群導流。
錯誤實例:某DeFi項目同時向超過20個不同類型的新聞稿平台提交稿件(含免費自助工具),結果因為內容重複且缺乏針對性導致品牌形象混亂且無顯著成效。
誤解三:自動化工具就是萬能解
現在市面上許多自動化的新聞稿發佈工具聲稱能自動完成所有流程並帶來高排名效果...
真相是:自動化工具確實能大幅提升效率(例如快速觸及大量潛在媒體),但無法取代人工策略思考。 關鍵元素必須由人工把控: 主題選取與時機把握 內容編寫品質(尤其在繁體中文市場) 媒體關係維護 效果追蹤分析
建議做法: 利用自動化工具進行初步觸達 針對重要潛在媒體進行人工優化內容調整 結合社群媒體預熱提升採訪機會
數據支持:根據Forrester Research報告指出,在數位行銷領域中,“人工智慧+人工協作”的組合比單純AI或純人工更能提升營收達47%以上。
誤解四:一次發佈就能登上大眾媒體
很多新創團隊會夢想著一次發佈就能登上CNN、BBC這樣的重量級媒體...
現實情況是:這幾乎是不可能任務!除了極少數大型融資案或重大突破外,一般新創很難直接接觸到主流大眾媒體編輯。 大眾媒體記者每天接收到大量稿件(尤其加密貨幣領域更是如此) 為了獲得採訪機會必須要有足夠獨家性或市場震撼力
可行策略: 先從垂直領域開始建立聲量(如區塊鏈專屬論壇、專業網站) 透過公關策略吸引中小型專業媒體報導 與KOL合作轉載並引導至您的官方頻道
案例分享:知名NFT項目Bored Ape Yacht Club在其早期階段並未嘗試直接接觸主流媒體報導;反而是透過一連串社群經營與優質內容散播後才逐漸引起國際關注。
誤解五:以為付費就能保證曝光
付費置頂或購買置入廣告似乎是最簡單快捷的方式...
但真相是: 買斷版位可能只是讓更多人知道你存在而已 惡意流量可能造成品牌形象損害
明智做法: 將預算分配給更具長期效益的部分: 質量為先的新聞稿製作 持續性的SEO優化 建立自有流量來源(部落格/影片/社群)
行業觀察: 近年來Google對於加密貨幣相關關鍵字投放採取更嚴格審查態度;Facebook則因詐騙問題對加密廣告全面限制投放資格...顯示付費管道本身風險正在增加。
結語:重新定義您的宣傳策略
「區塊鏈新聞稿發布推廣」並非單純將訊息丟出去就完事的過程;它是一門需要精密規劃與執行的艺术。了解這些常見誤解後,我們應該:
1. 聚焦核心價值 您想傳達給市場的是什麼? 2. 精準選擇管道 根據不同目標運用合適工具 3. 善用數據分析 持續追蹤成效並調整策略
最重要的是要記得,在這個快速變化的加密世界裡,“講好故事”永遠比“投更多錢”來得重要!
希望本文能幫助您避開這些常見陷阱,在繁雜的新聞稿件洪流中脫穎而出!